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十三、星空中的第五个星球及其灵人和居民
168.我又被带到一个星球,这个星球同样在我们太阳系之外的宇宙。这次旅行经历了持续将近12小时不间断的状态变化。陪同我的是许多来自我们地球的灵人和天使,我一路上便与他们交谈。我时而斜向上走,时而斜向下走,但始终朝右;在来世,右朝向南方。我只在两个地方看见灵人,在一个地方与他们交谈过。我在路上或旅程中能领略到主的天堂何等浩瀚,这天堂是为了天使和灵人。无人居住的地区也使我断定,它如此浩瀚,以致即便有成千上万个星球,每个星球上都有和我们地球上一样多的人,仍然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住到永远,并且这空间永远填不满。我通过将它与围绕我们地球并专为它设计的天堂的面积进行对比得出这个结论;相比之下,这个天堂的面积如此之小,以致它还不到无人居住的空间的一亿分之一。
1860.“幽暗出现的时候”表示当仇恨取代仁爱时,这从“幽暗”的含义清楚可知。在圣言中,“黑暗”(darkness)表示虚假,而“幽暗”(thick darkness,或译为幽冥)表示邪恶,如接下来所解释的。当虚假取代真理时,就会有“黑暗”;当邪恶取代良善,或准确地说,仇恨取代仁爱时,就会有“幽暗”。当仇恨取代仁爱时,这幽暗如此之大,以至于这人甚至完全没有意识到它是邪恶,更不知道它是如此大的一个邪恶,足以在来世把他推下地狱。事实上,那些沉浸于仇恨的人在仇恨中感觉到某种快乐,可以说从中找到生命。这种快乐和生命本身具有这种效果:他几乎不知道别的,只知道仇恨是良善。凡迎合一个人的感官享受和欲望的东西,因仰合他的爱,所以他都感觉为良善,甚至到了这种程度:若有人告诉他,它是属地狱的,他几乎难以相信;若告诉他,这种快乐和生命在来世会转化为粪便和尸体的恶臭,他更难以相信。他尤其不相信他正在变成地狱的一个魔鬼和一个可怕形像,因为地狱只有仇恨和这类魔鬼般的形式。
然而,凡有点思考能力的人都可以知道这一点,因为他若要描述或表现仇恨,或能以某种方式把它画出来,只会利用魔鬼般的形式,就是那些活在仇恨中的人死后也会变成的那种形式而如此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种人仍能声称,在来世,他们会进入天堂,有些情况下仅仅靠着说他们有信,就能进入;而事实上,天堂只有仁爱的形式,仁爱的性质可从经历看出来(553节)。让这些人认真想一想,这两种形式,即仇恨的形式和仁爱的形式,如何能在同一个地方和谐共处呢?
“黑暗”表示虚假,“幽暗或幽冥”表示邪恶,这一点可从以下圣言经文清楚看出来;以赛亚书:
看哪!黑暗遮盖大地,幽暗遮盖万民。(以赛亚书60:2)
约珥书:
这地所有的居民都要战栗,因为耶和华的日子将到,一个黑暗、幽冥的日子。(约珥书2:1-2)
西番雅书:
那日是震怒的日子,是荒废和凄凉的日子,是黑暗和幽冥的日子。(西番雅书1:15)
阿摩司书:
耶和华的日子,不是黑暗没有光明吗?不是幽暗毫无光辉在里头吗?(阿摩司书5:20)
在这些经文中,“耶和华的日子”表示教会的末期,也就是此处论述的主题;“黑暗”表示虚假,“幽暗或幽冥”表示邪恶;所以经上提到了这两者;否则,这只是重复同一件事,或毫无意义地堆砌词语。然而,在原文,用来表达本节中的幽暗的那个词语包含了这两者在里面,即虚假和邪恶,也就是产生邪恶的浓密虚假和产生虚假的浓密邪恶。
7780.“直到磨坊后的婢女的长子”表占据末位的信之被歪曲的真理。这从“长子”和“婢女”的含义清楚可知:“长子”是指信,如刚才所述(7779节),它因表示信,故也表示整体上的真理,因为真理是一个人当信的东西,是信的内容;“婢女”是指对真理的一种相当外在的情感,或对记忆知识的情感(1895, 2567, 3835, 3849节)。但“磨坊后的婢女”表示对记忆知识的最外在的情感,因为“磨坊后”表示占据末位的东西。经上之所以说“磨坊后”,是因为“磨坊”论及那些属于信的事物。事实上,谷粒通过磨坊被磨成细粉,从而预备制饼;而“粉”表示产生良善的真理,“饼”表示由真理所产生的实际良善。因此,“坐在磨坊上”是指学习并充满诸如服务于信,并通过信服务于仁的那类事物。这就是为何古人在描述信之教义的基本要素时,将它们描述为“坐在磨坊上”,将学习更基本的要素描述为“坐在磨坊后”。正是由于这种含义,主在教导教会末期地方说:
两个女人在磨坊里推磨,取去一个,撇下一个。(马太福音24:41)
若非“磨坊”表示这些信之事物,经上永远不会说这些话。至于“磨坊”和“推磨”在内义上表示什么,可参看前文(4335节)。关于占据首位的信之真理和占据末位的信之真理,要知道,占据首位的,是那些直接从仁之良善发出的信之真理,因为它们是良善所取的外在形式,而占据末位的真理,是赤裸的真理。事实上,当真理接连从良善衍生出来时,它们每一步都远离良善,最终变成赤裸的真理。这种真理由“磨坊后的婢女”来表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